本帖最后由 yuanxx 于 2019-8-9 17:32 编辑
从节选的段落来看,似乎有些说法并不统一。
宁乡廖家滩袁氏
天纲公历十传而至光五郎,南宋时由江西丰城迁居湖南新化高坪,发派十七户,合侄发顺户,共成十八户。至二十六传如谦公因避兵乱,于清顺治2年(1645)徙居安化菜花溪,生子五:尚恭、尚宽、尚信、尚敏、尚惠。恭裔仍守安化旧址,信裔往蜀,宽、敏无传。尚惠生子五:文伟、文侯、文伦、文佐、文俊。侯、伦、佐、俊四公递徙宁乡九都廖家滩。清同治13年(1874)创建宗祠。明正统间、清康熙12年(1673)、乾隆54年(1780)、道光17年(1837)、同治12年(1873)十八户共修族谱,光绪34年(1908)宁乡分修,1938年宁乡七修。十八户班行:(自三十六世始)敦伦辉祖泽,积德致和祥,佑启英贤裔,诗书锡福长,吉安肇先绪,新化庆繁祉,雍睦笃宗亲,忠孝肃纲纪。
宁乡袁家桥袁氏
远祖公亮,后唐同光2年(924)由江西泰和县出籍潭州。至伯庸开基宁乡新康土桥,后改迁湘乡案山、新化高坪。至明成化3年(1467)必凝公由新化高坪迁宁乡袁家桥。自必凝公至1949年,已传17代,共400余人。宗祠在神光山口。清光绪32年(1906)续修族谱,1934年增修。
宁乡袁氏
鼻祖文珊,讳公镇,号玉三郎,江西吉州泰和早禾渡中奉乡梅子坡人。后唐同光2年(924)携弟公亮徙居楚南潭州,落业土桥,后将土桥产业拨附公亮,徙居宁乡新康。后晋天福2年(937)徙湘潭状元乡。宋开宝2年(969)天子诏调吉安圳上豪杰者赴邵州标管开产,文珊公闻诏赴郡差领鱼油籍贯,卜居宁乡曹碑市永积桥。文珊公下二十一世继富分祖才、祖诚、祖达、祖兴、祖贤、祖铭、祖续七房。清乾隆间七房分修族谱,同治9年(1870)兴房续修。派语:文万曰晏余,光丹和显仕,盛治广抡才,峻德宏经济,誌继祖胜绍,景廷明大贤,嘉邦仁必庆,恩彦可存宣。应朝怀惠泽,高第喜升迁,思先昌以达,道义永流传。
湘乡黄山杉林袁氏
远祖唐时天罡公由蜀郡迁江西泰和。宋嘉熙间光五郎落籍新化。明洪武9年(1376),必才公携子嗣荣由新化之高坪迁湘乡黄山杉林(一曰由宁乡侯田迁上湘),尊为一世。杉林谱始修于清乾隆27年(1762),道光28年(1848)续修。乾隆24年(1759)建宗祠于杉林。旧班:必嗣世崇仲兴太,安邦定国永和平,有志贤英宗先德,正大光明显业成。新班:圣绪开周彦,清修启汉良,祖功鸿庇佑,来耳愈腾芳。
湘乡袁氏
尊天罡为始祖,唐初自成都迁江西泰和。始迁祖广五公,于后唐同光时迁至湖南茶陵,子孙旋迁湘乡道山、暗山。宋咸淳时,嗣孙海亮再徙邑之番江宁家坪。族人分居于宁乡、新化、益阳等地。清乾隆18年(1753)湘乡、宁乡续修族谱。
新化黄信、侯田袁氏 后唐同光2年(924),广五郎由江南常州徙潭州,营宅茶陵东山,其孙必清由茶陵徙湘乡长乐乡道山(湘乡袁家坝),必清四子:公衮、公辅、公亮、公镇,第三子公亮生伯庸,宋元丰7年(1084)徙宁乡县状元乡案山。伯庸子光三郎、光五郎于宋钦宗时徙新化县之高坪(今属隆回),分别落业黄信、侯田,光三郎后裔衍为十二户、光五郎后裔衍为十七户。自明成化至1994年八修族谱。班次:(自十六世始)必仲允有任,仁义礼智信,文章华国珍,家世愈名盛,敦伦辉祖泽,积德致和祥,代启英才裔,诗书锡福长,高平肇先绪,新化庆繁祉,雍穆等宗亲,忠孝肃纲纪。
|